魅色碳商城 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

标题:什么是碳中和?

【能量人正在关注,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小朋友——小C。不是ABC的C,而是carbon的C。

近期,小C的热门产品——“碳中和”产品不断刷屏。

您是否想知道当我们说“碳中和”时我们真正在谈论什么?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谈论它?

碳中和

不是一个小目标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就此,碳中和成为网络热搜话题,其关注度在当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后达到顶峰。从搜索大数据来看,将继续占据较高位置。

从全球来看,我国目前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还算不错: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3亿千瓦,比上年增加1.2亿千瓦,位居全球第一。世界上有1个。

十年前,一则新闻报道称“国家电网做出了大胆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17%”。 2.9亿千瓦在10年前的我们眼中是一个“大胆”的天文数字。

如今,中国不仅大大超出了这一预测,而且正在朝着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奔跑。不过,这一次的碳中和确实是一个不小的目标。用“雄心勃勃”来形容也不为过。

不相信吗?想想我们初中地理时背过的一句话:中国“富煤、缺油、缺气”。中国的能源禀赋充满了碳元素“C”,这意味着中国要把“C”从C位置上去掉并不容易。

多年来的“C”

C位置逐渐不再有保证

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终端能源载体。把C位置上的“C”去掉,意味着少烧煤、少油,多用电,特别是清洁电力。一加一减,“C”率自然会下降。

确实,提高电能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近年来,电力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我们也处于世界前列。

但我们也要知道,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开启了硬模式。

首先,许多发达经济体的碳排放已达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将有50至70年的过渡期;我国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0%,不仅超过美国、欧盟、日本总量的总和,而且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用了30年。

其次,欧美主要国家已完成工业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能源电力需求将持续上升,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如何在实现减排的同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一个竞争难题。

据测算,电力在码头领域创造经济价值的效率是石油的3.2倍、煤炭的17.3倍。因此,如果终端使用更多的电力,不仅环境会变得更清洁,国家也会变得更加富裕。

多用电,多用清洁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善能源“膳食结构”。

我国发电装机结构逐渐走向“绿色”。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煤电装机历史性下降至50%以下,“C”位不再有保障。

快速计算一下,距离2030 年还有不到10 年的时间。

目前,我国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超过5.3亿千瓦,要实现气候雄心大会设定的12亿千瓦目标,还需要翻一番。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也将从2019年的15.3%大幅提升到2030年的25%左右。前路漫漫,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将“C”置于C位置

我们要做什么

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表示,未来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年均投资将超过700亿美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推广清洁能源。低碳转型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钱应该明智地花。

90%的电力投资投向清洁能源

大电网消耗更多清洁能源

新能源发电取决于天气,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不友好。

谈到“情感化”的新能源,电网公司的态度并不是放弃。一方面,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大清洁能源跨区域输送;另一方面,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以国家电网为例,近10年来,特高压建设快速推进,线路长度和输送电量迅速增加,国家电网运营区域新能源利用率从2015 年的84.6% 到2020 年的97.1%。

“十三五”期间,国网电网累计消耗清洁能源7.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煤炭燃烧23亿吨,减少排放57亿吨二氧化碳。

电能替代,减去“C”技能

负“C”也与用户侧电能的替代密不可分。

目前,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41%)、交通运输(28%)、建筑和工业(31%)行业。深入挖掘电能替代潜力需要“有的放矢”。

例如,国家电网已完成北方地区1063万户“煤改电”工程,建成覆盖176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快速充电网络,建设沿线港口岸电设施共1203套。长江流域,大力推进民航机场、沿海、内陆航站楼供电。推广以电代油,推广4万余台电窑炉、电锅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这些都是我们未来会继续做的事情。电能替代的“C”降低能力也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2013年以来,国家电网累计实现电力替代867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散煤燃烧4.8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亿吨。

要求“C”下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在努力,并有信心我们的未来充满绿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电网头条,所发布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国家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魅色碳商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semall.com/article-02-13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