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李德尚玉
编辑丨曾芳
图片来源|涂冲
如果说2016年被誉为中国绿色金融元年,那么2021年则可谓绿色金融崛起之年。
2021年以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呈现新趋势:全球越来越多国家承诺碳中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6)第26次会议达成:010 -30000 及更多新的承诺。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碳减排为战略方向”的新阶段,绿色金融纳入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顶层设计。 2021年10月,中央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并相继发布碳达峰和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建立金融标准体系。具体措施。
明年我国还有哪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值得期待?哪些城市将获得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备受期待的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如何落地?业界热议的碳金融和转型金融将如何发展?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惠清、北京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饶书岭、兴业银行副行长陆正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等多位专业人士一一回顾了今年绿色金融重点政策和热点话题。
转型金融和碳金融产品值得期待
2021年以来,金融机构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惠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基于绿色股权担保方式创新。围绕传统信贷业务,研究出台绿色信贷专项补贴政策,建立信贷审批和贷款发放“绿色通道”。绿色债券方面,中国银行率先通过机制建设和创新措施,推出立体化的“绿色债券支持机制”,加强绿色债券投资、承销、发行联动。
我国转型金融产品的推出才刚刚开始。转型金融具体是指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支持传统高排放行业向低碳、零碳方向转型。在我国,绿色金融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延伸,更加关注高碳“棕色”产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需求。钢铁、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化纤、纺织等高碳行业是金融支持转型的重点行业。
王惠清认为,转型金融在分类和标准上更加灵活,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大范围上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此外,转型金融基于碳足迹,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减排成本的合理分配,推动更大规模的绿色转型。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碳金融也将成为明年绿色金融的关键词。
2021年11月底,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承担国家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 CCER一级市场也有望重启,相关碳资产融资产品和业务创新值得期待。 2021年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决定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并组织编制《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明确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金融领域,鼓励地方金融试点。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机构应稳步探索开展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并有条不紊地进行。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正在路上
“1+N”政策体系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也是央行“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之一。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如何?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四季度例行会议指出,将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目标。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系统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包括标准制定、激励机制、产品创新、地方试点、国际合作等。
2021年《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两项标准的发布,拉开了我国绿色金融标准编制的序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部分绿色金融标准草案正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进行试验,为后续出台相关高质量绿色金融标准打下坚实基础。
但王惠清认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统一仍需推进。此外,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目前仅覆盖上市公司,大量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主动性不足。
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落地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支持碳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
2021年11月8日,央行正式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与此前业界预期的绿色再贷款不同,央行公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采用“先贷后贷”的直接机制,并暂定位于全国性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贷款本金的60%。利率为1.75%。央行明确,该工具将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再贷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即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目前,相关金融机构正在积极部署落实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政策宣传活动,主动挖掘客户需求,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
12月23日,央行对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进行重新部署,要求金融机构以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为重要抓手。预计明年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加强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安排,加快项目储备和对接。
饶淑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碳减排支持工具目前重点支持“小而精”领域,未来在发行对象、投资领域等方面必然会进一步扩大。为提高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实施效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贷款用途,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信息披露标准,为金融机构提供可执行、可追溯的碳减排计量方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央行此次公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入了传统的再贷款而且杠杆效应与我们之前理解的绿色再贷款不同。”曾钢进一步解释,根据央行公告,碳减排支持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方式,央行提供60%的资金,40%的资金由银行自身提供。意味着如果贷款存在风险,银行也会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另外,因为60%的贷款是中央的再贷款。银行资金和另外40%是商业资金,它们对杠杆银行资金起到杠杆作用。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1年以来,全球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可持续投融资等绿色金融市场驶入快车道。
卢政委介绍,全球加入联合国《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的会员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1月上旬,已有271家商业银行联合签署了该原则,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兴业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15家中资银行。以首批签约机构计算,增长108.5%,规模达到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的40%以上。
可持续投资在世界范围内也继续获得动力。根据国际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发布的《负责任银行原则》数据,截至2020年初,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欧洲5大市场可持续投资总规模为35.3万亿美元,近两年有所增加。 15%,相当于上述地区资产管理总规模的35.9%。
展望未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挑战。王惠清认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导致绿色金融发展不平衡;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速度尚不能满足绿色投资巨大的金融需求;绿色金融标准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不统一。此外,疫情控制存在不确定性,扰乱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对绿色金融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在国内外绿色发展新趋势下,绿色金融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一是绿色金融新政策、新标准陆续出台;二是新型金融工具和产品潜力巨大(绿色保险、绿色信托、转型新金融工具和产品等);三是“走向净零”成为金融机构发展新趋势。方向;四是绿色金融服务新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碳汇、甲烷减排等);五是气候信息公开日益加强。
新征程,行稳致远
过去一年,国际国内秩序同步重建的变化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世界的变化。我们应该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国家和人民有不进则退的压力,必须有前进的斗志。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既然我们面临这个时代的窄路,我们就必须勇敢地面对。
本期编辑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