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色碳商城 碳市场 谈碳市场的前世今生

谈碳市场的前世今生

标题:一场对谈聊透碳市场的前世今生

碳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 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个专项法规,《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作为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交易也于1月22日启动,通过实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为企业提供节能减碳行动。各行业各类市场主体。支持是碳市场体系的另一重要市场机制。此后,全国碳市场与地方碳市场并行运行,强制减排市场与自愿减排市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碳市场体系。

近日,华泰证券播客栏目《泰度Voice》邀请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马爱民、华泰证券研究院能源转型首席分析师刘军、江灿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部碳金融业务负责人。通过多视角对话,普及中国碳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围绕“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格、充分引入金融元素、应对碳市场变化”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国际能源政策”。完整对话被剪辑成两期播客,在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频道”上收听。对话摘录如下:

江灿:《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请介绍一下《条例》出台的背景和重要影响?

马爱民: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2020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准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号。《条例》和《办法》之间有很大区别。

第一个方面是管理体系。过去,《办法》是生态环境部某个部门的规章,无法规定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责。但上升到《条例》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碳市场的建设还涉及到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责。现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比较明确。

第二个方面是制度规定比较具体,比如风险防控制度、最高持有限额、风险准备金等。当然,《条例》中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但它提出这些制度要求很重要。

第三个方面是重视数据质量。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一些企业出现了一些数据质量问题。《条例》规定了重点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制度、原始数据记录保存期限、第三方机构工作要求等。

四是强化法律责任。过去虽然也有类似的规定,但仅限于部门规章,受到立法权限的限制,普遍认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力度不够。但上升至《条例》后,各类责任情况进一步细化。法律责任的强化是我们未来碳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江灿:自愿减排市场实际上是对强制碳市场的灵活补充。希望通过鼓励更多参与者自愿开展减排项目来产生减排交易。马总,请介绍一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CER机制。

马爱民:CCER实际上是鼓励我们强制碳市场范围之外的企业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自愿采取减排行动。减排效果经第三方机构验证后方可使用。市场交易。

我们在2011年就启动了地方碳市场试点,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真正的交易是在2015年开始的,实际上早于我们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第一版管理办法明确了减排项目、减排交易机构、第三方核查核查机构、项目方法等内容。我们备案了约200个方法论,批准了9家交易机构,批准了12家第三方核查机构,累计发放减排量超过7700万吨。全国碳市场允许使用不超过CCER总量的5%进行抵消,前两个履约周期已抵消近7000万吨。其中50%以上用于全国碳市场的抵消,不到50%用于地方碳市场。只有少量自愿注销用于公益目的。比如说我们举办冬奥会的时候,有关机构自愿核销了几十万吨来抵消我们冬奥会的排放。

姜灿:与成熟的国际碳市场,比如欧盟碳市场相比,我们目前的碳价格与国际碳价格还有很大差距。市场上也有声音担心,如果碳价太低,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减排。您如何看待碳价格机制?马爱民:我们建立碳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合理的碳价格机制,向社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目前欧盟的碳价大概是每吨50-60欧元,而我们现在的价格是80多元,10欧元左右。看来差距确实是蛮大的。但在国际上,并非所有碳价都像欧盟那样高。我们的邻国韩国目前的价格大约是每吨6-7美元,还是低于我们的,所以我们的碳价并不是国际上最低的。

目前的碳价可能比很多人预期的要低一些。我认为原因有很多。一是我们还有一些低成本的减排机会,这使得我们的减排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只是低。另一方面,我国碳市场刚刚起步,配额发放略显宽松。当然这也是考虑到我们碳市场启动初期,我们的市场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如果碳价太高,就会导致企业产量增加过多。运营成本也不利于我们的长期发展。因此,未来可能仍需要借助市场机制来形成合理的碳定价机制。事实上,近两年多来,全国碳市场的碳价一直在稳步上涨,从刚开始的48元到现在的近90元。

刘军:碳价肯定会刺激新能源的需求,但可能不是直接的联系。因为我们目前的碳市场主要涵盖电力行业的火电和燃气技术,未来企业购买传统火电时,不仅要付出潜在的更昂贵的价格,还要加上碳减排价格,碳价。它反映在电价上。如今,新能源显然已经从过去有补贴的高价新能源,变成了低价,甚至中午负电价。我们的“双碳”目标和碳市场的实施实际上对新能源有很多正向激励,必然会促进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姜灿:近期,三大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该指南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对温室气体排放有更详细的披露要求。如何解读《指引》与碳市场建设的关系?

马爱民: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确实非常重要。这既是我们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本企业接受社会监督的条件。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发布自己的碳排放信息。一些公司有关于碳排放的专门报告,许多公司将其纳入ESG报告中。

因为碳市场与很多市场不同。碳市场交易的产品是排放配额,是一种无形商品。表面上看是数字,但交易起来就是真金白银,所以碳市场数据的质量有高有低。直接关系到我们市场的成败。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可靠的排放数据,您所交易的产品可能是假的。没有这样的信誉,市场未来就无法健康发展。

因此,今后在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中,一是要注意所公布信息的全面性,不能说只披露结果。它不仅谈论现在排放了多少碳,还包括设定的目标、取得的进展、进行的投资和制定的计划。二是碳排放信息的准确性。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低估自己的排放量,也不能高估自己的减排效果。三是信息发布的及时性。现在很多企业都以年报的形式公布这些信息,但实际上有些重大情况需要更及时的披露,所以现在我们实际上是要求重点排放企业按月报告。当然,它的信息现在公开可能还没有实现。第四点是数据的可比性。例如,这涉及您的覆盖范围和您使用的方法必须具有可比性。你不能说我今年发布的信息与去年发布的信息相比口径发生了变化,我也没有这样做。任何解释,其实两年的信息可能完全没有可比性,那么你可能会向社会发出错误的信号。

最近,我正在与一些机构和专家合作起草企业碳排放信息自愿公开的团体标准。希望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如何披露自己的信息、披露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应对。对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适当评价,促进企业改进信息披露。刘军:无论是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是自愿减排市场,相信未来都会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收听。

本节目录制于2024年3月15日。本播客不保证节目播出时引用的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从产业投资到国际合作,碳市场如何撬动能源转型“新拐点”?

AI大行其道,但算力爆炸时代如何抵消“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魅色碳商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semall.com/article-05-174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