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作者:张彦国、骆宾华(分别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院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副研究员)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的重要一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强调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签认证体系、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碳市场交易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体系”新时代、新征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人是自然的产物。气候、地质、山地水文地理等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现代工业化以来,人类千方百计利用能源实现发展,地球生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自然的报复。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等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发展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其中,碳排放已成为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变量。深刻的历史教训引起人们深刻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能再遵循过去的模式。生态与文明、绿色与发展的结合,是人类正确认识自然、引领社会实践的重大超越。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将带动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和世界各国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必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浓植绿色”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重要观点;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推动社会变革的鲜明性格和鲜明态度。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峰值碳中和,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一步。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称号有其应有的意义。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利于超越特定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协调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碳转化。
2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以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统筹兼顾,科学把握节奏,处理好各种关系,注重各项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相关性和协同作用。
坚持“减排不降低生产力”,妥善处理碳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碳峰值碳中和并不意味着不回避发展,而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要以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转型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要加快以清洁替代污染、以低消耗替代高消耗、以零碳替代高碳,推动资源、环境、生产、消费要素配置整体重塑,努力创造新动能、新动能。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坚持先建立后突破,加强统筹规划,优化推进时机,科学协调和妥善处理碳减排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的关系、人民生活等,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又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双碳”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双碳工作必须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要把系统理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不仅要增强国棋意识,加强统筹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加强政策措施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还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实际,研究确定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双碳”行动计划不会按部就班、“一刀切”地实施。而是支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引导支持差异化转型,做到点对点结合、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协调推进。
我们既要坚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紧密相连。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当前,一步步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还要着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要奋发有为,把握好碳减排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断努力。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加强中短期、阶段性和战略性、行业性和总体性目标等多重目标的统筹协调,实现总体目标、长期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局部目标的平衡统一。我们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政府和市场必须共同努力,处理好政府碳控制和市场碳减排的关系。坚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是在碳排放峰值时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健全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这就需要我们推动碳达峰。在中和过程中,要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激励和约束,构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改革,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汇聚,实现有前途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的更好结合。
我们要坚持自己做决定,决不让别人影响我们,妥善处理“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致力于‘双碳’的目标坚定不移,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法、节奏和力度,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而且要坚持坚守底线、敢做好事,维护国家发展权益。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党中央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这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端化的重要一步”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中央的远见和自觉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推动人类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更高的立场、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障,实现高水平发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必须坚定信心,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一要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新生产力。二是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工业化和低碳工业化、低碳工业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绿色服务业,做强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产业链链体系,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碳产业生态圈将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三是积极引导绿色低碳社会潮流。持续在全社会塑造绿色价值观,引导全社会形成简单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稳中求进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基调,也是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稳步推进新旧矛盾化解,既解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老矛盾,又解决气候变化、节能减碳等新矛盾,协调解决生态环境和环境问题。绿色发展问题。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能源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新旧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用新能源解放传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深度调整,有序推进重点行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数字绿化协调发展,坚决遏制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有序退出“低端”产业。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全面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大力实施综合节约战略,努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回收、高效利用水平整个社会的资源。
实现碳峰值碳中和目标,必须保持决心,全力推动落实。一要完善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以“双碳”工作为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推进减碳、减污、绿色拓展、增长,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全领域转型、全面提升、全区域建设、全社会行动,实现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二是强化责任,强化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鼓励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细化目标、落实措施,强化检查。科学组织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综合评估,加快形成面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三是凝集促合力。继续完善支持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市场化机制,推动法律、政策、规划等多种手段和工具的协调运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激发全社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创造力。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5日版本0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