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信息和个人观点撰写。文末已标明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情者告知。
许多国家开始频频就全球变暖、碳中和等“高大上”话题发声,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实施各种碳减排措施。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西方国家似乎能够轻松应对碳中和的要求,而越南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却步履维艰?西方发达国家高举环保大旗背后有何算计?
真环保还是假慈悲?让我们从全球变暖和碳中和开始。什么是全球变暖?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发烧了,温度升高了。科学家们分析了一下,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于是就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叫做“碳中和”。什么是碳中和?
说白了,就是将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可以通过自然方式吸收的水平,最终实现“零排放”。听起来很环保,对吧?
不过,这件事一旦涉及到“谁做、谁不做”,就变得很有趣了。
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国家的操作。工业革命时期,他们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排放”着浓浓的二氧化碳烟雾。
当时,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19世纪中后期全球排放总量的近40%。
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直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即使在1950年,美国的碳排放量也占全球总量的43%。
当时环保、碳中和都是出于考虑。工业化是必由之路,碳排放是发展的必要代价。
你认为他们当时有环保意识吗?抱歉,那不存在。
但现在,这些国家都已基本一一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也变得极为稳定。突然,他们开始喊“碳中和”。
根据《全球碳预算2022》报告,截至2021年,美国约占历史累计碳排放量的25%,欧盟约占22%。
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了过去几百年西方国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有多大。
现在,当西方发达国家都在大谈环保的时候,越南和印度却还在努力解决温饱问题,想要追赶发达国家。
结果我被告知:“不能多吃,不然吃多了就受不了”。
对于越南和印度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阴谋”。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是国际社会减排的压力。
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电力和更多的工厂,这意味着更多的碳排放。
但问题是,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社会需求如何满足?这实在是让人头疼。
更搞笑的是,西方国家拍着胸脯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卖给你一些先进的环保技术,让你在碳中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通过“碳中和”这张牌,不仅让自己“锦上添花”,还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出售高科技产品来赚点外快。
这个操作不要太“聪明”!
发展还是环境保护?中国也面临着与越南、印度类似的发展需求和碳排放压力,但中国的做法有些反常规。
面对全球碳排放压力,中国没有退缩,也没有陷入“发展还是环保”的选择题。而是斩钉截铁地说:“我全都要!”
如何?这还得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大动作说起。
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超过3亿千瓦。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65亿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9亿千瓦。这一规模让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到2030年,中国计划让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拨款超过1000亿元用于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补贴、税收优惠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
“你只需要发展,剩下的我来处理。”
有了这样的支持,中国新能源产业能够快速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有国家“保姆”在背后推着,怎么能不快呢?
但不要以为中国只靠政策。毕竟,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不是靠“吹”,而是“做”。
在光伏领域,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光伏组件市场约70%的份额。
其中,隆基等公司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2023年,隆基股份研发的P型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打破世界纪录。
这一技术突破,使中国新能源产业逐渐从“政策依赖”转向“技术驱动”。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电动汽车领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0%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全球每售出10 辆电动汽车,就有6 辆是“中国制造”。
CATL的市场份额已超过30%,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也占据主导地位。
西方“阴谋”的“闹剧”,我们中国人并不像欧美那样“吃饱了”。我们还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150多个光伏电站项目。
总装机容量超过20吉瓦(GW)。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国家实现碳中和的压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西方国家的“阴谋”有点可笑。
他们一边喊着环保,一边试图通过环保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
但在中国这里,这个“阴谋”却成了一场自娱自乐的闹剧。
我们不仅没有绊倒,还把拐杖当成了加速器。这一转变使我们能够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蓬勃发展。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实施“双碳”行动共建美丽
36氪: 欧洲会集体放弃碳中和吗?这是2022年夏天最大的谎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