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色碳商城 碳排放 绿色发展加速我国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绿色发展加速我国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标题:绿色发展提速 我国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报见习记者贾继业记者朱彩云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8月13日第05页)

《决定》提出“建立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专家指出,“能源消费双控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然而,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还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这并不利于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无论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清洁能源,都会受到能源约束。一些地区甚至因此出现‘限产限电’,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双重碳排放控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我国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以下简称“碳排放双控”)转型的政策信号越来越强烈。

近三个月来,“节能减碳”、“碳减排”等词汇密集出现在中央部委的官方声明中。今年5月底,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号文,明确了我国节能减碳的短期目标。 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号文(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决定》正式发布不到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新城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双碳排放控制系统。 8月11日,《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层面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首次系统部署。

记者注意到,《意见》中9次提及“碳排放”,并明确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协同发展污染减排、碳减排能力显着增强,主要是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效显着。

“近期,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低碳技术和绿色项目的兴趣明显增加。”北京中碳投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碳投资”)咨询事业群总监郭泽申明显感觉到,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反应。他认为,双碳排放控制是“双碳”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之一。 “有利于统筹我国能源转型,也可以腾出地方更多重大项目来落实能源消耗指标,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会。”多用途空间”。

从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我国向双重碳排放控制转型已进行多年。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体系(即“能源消费双控”),旨在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毛国内产品)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强度累计下降26.1%。 %,“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能源消费双控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能源消费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郭泽申对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表示。但他也指出,能源消费双控体系还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这不利于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无论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清洁能源,都会受到能源约束,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限产限电’,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的企业”。

碳排放的双重控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研究所副所长蔡元吉表示,清洁能源已“豁免”双重碳排放控制体系:使用清洁能源会造成能源消耗,但不存在碳排放,因此不属于豁免范围。纳入评估范围。 “这相当于打开了能源消费双重调控的大门,不再严格限制能源消费总量,这个开放也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同时,双重碳排放控制的约束范围也更广。郭泽申表示,能源消费双控主要针对能源消费活动,而碳排放来源更广泛,很多非能源消费活动也产生碳排放。例如,在制造水泥熟料时,很大一部分碳排放来自石灰石煅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果仅仅控制能源消耗,无法更全面地控制和管理碳排放。 “因此,双碳排放控制措施更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

记者注意到,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连续下发两份文件,明确原材料能源使用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费双控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向碳排放双控靠拢,这也为未来全面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奠定了基础。 ”受邀出席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的北京电链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双碳事业部总监郑颖表示。

2023年7月,《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审议通过,提出“推进能源消费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决定》从“逐步过渡”到“全面转型”,在蔡元吉看来,上述变化源于“十四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碳约束性目标的完成” 轮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另一方面,近一两年,我国在碳排放领域的相关技术和产业配套设施日趋成熟,使得实施碳排放双重控制成为可能。

“我国在国际上已承诺‘3060’‘双碳’目标,‘十五五’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窗口期,采取更直接、有效、全面的措施郭泽申认为,全面转向“双元”碳排放控制也给了外界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中央希望确保“双元”的一致性和长期性。碳政策,避免政策频繁变化给企业和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推动碳排放指标纳入规划

《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三步走时间表”: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出台实施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 “十五五”期间,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补充的双碳排放控制体系,建立碳达峰和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体系,确保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碳达峰后,优先实施总量控制。碳排放初级控制和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体系和碳中和目标评价考核体系。

“上述时间规划完全符合我国‘双碳’目标的战略设定。”郑英认为,“三步走时间表”是对国内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深入理解和前瞻性规划。 “2025年之前,要建立碳排放双控的基础考核和管理体系;‘十五五’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冲刺和实现期。在经济增长之前与碳排放总量增长脱钩,建立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补充的考核办法,既能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又能确保碳达峰后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核心是实现碳排放总量的稳步下降,强度的降低并不能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转向总量控制,直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此外,《工作方案》还明确,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十五五”期间,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核算。能源消耗强度不再作为约束性指标。

“这意味着各地要重点落实碳排放双控。”郑英说道。但她也表示,虽然未来能源消耗强度不再是约束性指标,但能源消耗强度的控制仍将是整个碳排放考核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能源消耗一直是主要的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我国碳排放的来源。”

事实上,距离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碳排放双控”已经过去两年多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地方在推动碳排放方面遇到了困难。管理。难度较小。 “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政府会对新政策实施的优先顺序产生疑虑;此外,政策层面还缺乏明确的评估机制和明确的核查机制。”郭泽申表示,他的公司正在帮助地方政府建设碳管理平台,在使用平台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地方政府确认政策依据的情况,比如询问当地碳排放总量配额政策是否已经出台。

“推动碳排放双重控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推动。”蔡元吉提到,虽然部分省份尝试实施碳排放双重控制,但在国家层面没有出台定调性文件的情况下,地方探索的步伐是确定的。会比较谨慎。 “推动碳排放指标纳入规划,标志着碳排放双重控制指标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也将成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

“如何明确计算碳排放量”是推动碳排放双重控制体系全面转型面临的新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我国碳排放核算有三个计量维度:一是自上而下、以省级清单为基础的宏观核算,二是企业层面核算,三是碳排放核算。三是产品层面的核算。

郭泽申指出,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还存在标准界限模糊、基础数据不足等问题,不利于碳排放的准确评估和管理。 “以产品碳足迹核算为例,目前我国本土化的生命周期单元过程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国内外广泛认可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碳排放控制工作的前提是基础能力建设,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理念。”郭泽申建议,各地要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统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等多维度统计核算基础,提高基础数据质量,逐步纳入不可忽视的工业过程排放,使碳排放数据具有可信性和可比性。

刚刚发布的《意见》也多次提到“碳排放核算”。《意见》强调要建立碳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企业碳排放量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探索项目碳排放考核,严格控制新建项目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事实上,我国政策在建立碳核算体系方面已经有所行动。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号文,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 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详细部署“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文件显示,我国将在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

平衡碳减排与发展

《工作方案》发布后,除了一些积极的市场反应外,郭泽申注意到,“如何将双碳排放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有效对接”已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难题。 “比如,如何理顺碳排放双重管制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机制的关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了我国约40%的碳排放量,且仅电力行业纳入其中并承担考核指标。不过,据记者了解,我国正在积极谋划扩大全国碳市场,其中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或首当其冲。《工作方案》提到要完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机制。

“未来,这些新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或企业可能要同时面临碳排放控制和碳市场评估的双重机制。”郑英表示,制定双重碳排放控制考核体系时,要做好碳排放工作。市场机制与考核指标沟通的衔接。 “核心是避免一个企业同时面临两次碳排放评估的情况。”

事实上,《工作方案》特别提到要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监管机制,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探索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提高报告和核查水平,推动合规企业减少碳排放。排放。

“碳市场价格波动的核心是碳配额是否充足,是国家对政策供需的刚性调整。”蔡元吉指出,随着碳排放双重管制,碳市场的调节作用将更加充分发挥,碳市场应成为碳排放双重管制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除了惩罚和考核机制之外,拥有这样的外部碳配额交易市场还可以有效督促企业自主减排。”

用好碳市场,关键是合理配置碳排放目标。《工作方案》 明确提出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合理分解碳排放双重控制指标。

林伯强告诉记者,能源消费双控指标的分配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主要原因是各地条件不同,不能“一刀切”。双重碳排放控制也是如此。指标的分配必须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来分配。“全国范围内都会有一个总量,不同地区之间怎么分配,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 ”

“‘双碳’是一项发展政策,在分解相关考核指标时,要考虑到各地区的产业地位和资源禀赋差异。”郑英认为,“平衡碳减排和经济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减少传统产业碳排放,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因此,在考核指标配置上,可以适当向西部等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倾斜,有利于承接数据中心等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转移。

数据中心是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领域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一些先进国家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使用率已达到80%左右。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日发布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布局更加合理,平均电力利用效率下降到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每年增加10%,平均单位算力将能源和碳效率显着提高。

“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数据中心发展的政策来看,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郑英提到,双重碳排放控制政策的实施可能会扩大西部地区承接数据中心发展的范围。数据中心和数据传输的优势,不仅将为国家东西部数据工程建设提供动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实现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目标,支撑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全社会碳转型。

中青报·中青报见习记者贾继业记者朱彩云来源:中青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魅色碳商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semall.com/article-08-149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