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卢玉明澎湃新闻荣讯记者
自7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碳市场启动首月,全国碳市场排放配额(CEA)累计交易量达702万吨,累计交易额3.55亿美元。元。
不过,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网站提供的市场信息,目前碳市场交易活跃度较首月明显减弱。有的交易日成交量不足万吨,成交金额仅几十万元。碳价在50元/吨左右波动。
这可能与目前碳市场纳入主体过于单一有关,仅有电力行业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市场预计未来碳市场将涵盖更多行业。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碳市场如何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今年4月15日,央行行长易纲在“绿色金融与气候政策”高层研讨会上表示,碳市场建设应更多体现金融属性,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推动碳价格充分反映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碳价格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8月24日,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刘奇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碳金融市场。
未来是否需要允许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金融机构可以探索哪些碳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为何目前未能纳入碳市场
“中国目前的碳市场还不够活跃,买家和卖家还不够分化,这对金融机构的作用有一定的限制。”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兰红告诉澎湃新闻,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的作用和碳市场的活跃程度是相辅相成的。当更多差异化企业加入碳市场时,就会出现更多的买家和卖家,碳市场越活跃,财务影响就越大。机构越容易在中间发挥作用,金融机构的加入就会促进碳市场活跃度的增加。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澎湃新闻表示,我国碳市场第一阶段启动必须保证市场平稳运行,因此原计划的八个高排放行业最终,只有电力行业被纳入碳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阶段不包括金融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碳市场的启动和运行更加顺利。
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碳市场的规模必须足够大。
鲁政委表示,第一,除了目前的电力企业外,还要纳入更多其他行业的企业,因为企业同质化程度较高,导致交易不活跃。如果不同的行业进入,制度行为也不会完全相同。交易活动可能会增加。其次,提高配额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只有比例提高了,市场才能扩大。第三,要及时推出相应的衍生品,因为衍生品交易量将是现货交易量的数倍。衍生品推出后,交易量会变得更大。
“除非未来碳排放权市场被定义为金融市场,否则碳资产就可以成为金融资产,只有金融机构才能直接参与碳排放交易。”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澎湃新闻。
曾刚表示,目前碳市场还不是金融市场。目前,只有纳入排放配额的企业才能直接参与排污权交易,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减排目标。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企业可以提高减排效率,降低减排成本。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金融行业本身并不是高排放行业,因此从目前的交易机制来看,金融行业不会因为受到排放限制而成为直接市场交易主体。
鲁政委指出,一旦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体系将变得比现在更加复杂,这将使市场更加活跃,流动性更强,成为价格信号机制,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更大的影响和金融。影响会更大,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减碳。同时,碳市场一旦变成金融市场,就和所有金融市场一样,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无法消除。
现阶段金融机构可以做什么?
虽然金融机构不能直接加入碳市场,不能直接参与碳排放配额的买卖过程,但金融机构也可以围绕碳市场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孙天印告诉澎湃新闻,金融机构可以向企业提供所谓的挂钩债券、挂钩贷款,即企业发行债券或贷款时,会根据关于他们未来业务的碳排放。数量来确定利率。这种金融创新可以激励企业管理和减少碳排放。
例如,8月10日,南京银行发行了全国首个贷款产品“鑫碳减”,贷款利率与减排企业碳绩效挂钩。对于企业来说,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可以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企业减排后节省的碳配额可以在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额外收入。
兰红分析,金融机构加入碳市场或形成碳金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面,绿色金融支持碳信用额和碳汇生产的创新,支持减少碳或增加碳汇的绿色项目,从而实现碳交易。市场与绿色金融其他部分形成联动效应,共同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第二个层面是基础碳金融交易工具的创新,如碳信用、碳汇等碳原生交易产品的交易;第三个层面是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工具创新,包括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碳排放权质押、碳期货、碳交易保险等。
曾刚介绍,目前参与碳市场的金融机构提供的辅助服务较多,包括交易、结算、托管等服务。他还表示,在此过程中,可以探索碳资产抵押贷款,银行也可以重点关注参与碳排放市场的企业,开发一些可能产生碳资产的金融服务产品,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或金融服务支持,当然还有咨询服务。
此外,曾刚提到,当碳资产相对稳定、交易更加活跃时,可以开发基于碳资产的金融产品,如碳资产证券化、碳资产挂钩资产管理产品等,逐步实现碳资产的多元化发展。排放权市场与金融的一体化。市场对接,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郑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