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色碳商城 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已走过三年 市场扩容迫在眉睫?

全国碳市场已走过三年 市场扩容迫在眉睫?

标题:全国碳市场走过三年,市场扩容在即?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7月,全国碳市场迎来成立三周年,并已顺利完成两个达标周期的建设和运行。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第二达标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较第一达标周期分别增长47.01%和125.26%,参与达标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交易量较第一个合规周期增长31.79%。此外,市场整体成交价格呈现稳步上涨趋势,综合价格收盘价于2024年4月24日首次突破100元/吨大关。

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全国碳市场是我国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中立目标。这也是中国碳定价的重要政策工具。主要机制覆盖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1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市场。

目前,发电行业仍是市场上唯一的交易主体。随着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步上升,碳市场何时扩容引起广泛关注。

碳价传递出什么信号?

今年4月,碳价首次“破百”,较三年前开盘价48元/吨上涨116%。这无疑促使市场上2200多家发电企业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

此后碳价普遍维持在80-90元/吨区间。北京中创碳投首席技术官唐进表示,价格是市场供需的反映,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策的影响。

在碳市场中,政府通常会设定碳排放配额(CEA)总量,然后将其分配给控制排放的企业。配额数量是碳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配额严格,碳价就会高;如果配额严格,碳价格就会高。如果宽松,碳价就会低。

因此,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是排污企业关注的重点。唐进表示,4月份碳价再创新高不仅是交易因素,还与当时内部征求意见时计划中配额收紧有关。配额的放松是碳价高位回落的部分原因。

生态环境部7月发布的公开征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中,2023年、2024年配额全部免费分配,并采用基准法和单位级免征机制确定额度。应向单位发放的配额。

“事实上,配额的紧缩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对行业减排的力度和控制力度。”唐进表示,这也涉及到后续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历史数据来看,第二个达标期的价格明显高于第一个达标期。随着全社会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认识的加深,碳价上涨是大势所趋。取决于行业配额分配,电力行业进入碳市场后,与电力替代、非化石能源消费以及电力碳市场协调有关。

当然,与欧盟等地区相比,中国碳市场的交易价格仍然较低,碳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过于明显。通常在履约期即将结束时,碳市场的交易价格会上涨,而在其他时间,交易量会增加。并且价格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市场参与者只有在临近履约期时才会增加交易活动,从而推高价格,日常交易仍不够活跃。

让市场“活起来”

数据显示,自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虽然每天都有交易量,但除临近达标期时外,大部分交易日都是交易量不足1000吨的小额交易。交易量过小的直接影响是其提供的碳价格信号代表性不足甚至“扭曲”。

此前,由于碳排放数据基础薄弱、碳排放核算方法不明确、碳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因素,市场拓展始终起步缓慢,只有发电行业已包含在内。由于属于同一行业,其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都比较单一,直接影响市场活跃度,整体流动性不足。

相关数据还显示,全国碳市场前两个履约周期的交易换手率约为2%-3%,明显低于同期欧盟碳市场约500%的换手率。

当交易活动低迷、流动性不足时,价格容易出现扭曲。有企业反映,由于预期不明朗,企业会选择“惜售”或观望,只有在业绩日期临近时才选择交易。这直接增加了市场交易的难度和成本。

中电联此前发布的《发电企业在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号文指出,单一行业企业在技术水平、要素结构、风险因素等方面较为相似,导致碳市场存在潜在的结构性风险,不利于碳市场的发展。全社会低成本碳减排。市场目标已达成。

因此,市场拓展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上海环境交易所董事长赖小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8个重点行业。这8个行业也初步规划纳入全国碳市场。工业排放量约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

事实上,行业碳排放数据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成熟进入碳市场的重要标准。此前,发电行业率先纳入全国碳市场,是因为发电行业生产工艺简单、碳排放源单一,几乎不涉及间接排放问题。但其他七大排放控制行业生产工艺复杂,排放源和核算环节较多。除直接排放外,还涉及间接排放核算,因此碳核算方法较为复杂。

晋能控股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电厂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减排的关键是找准影响能耗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调节锅炉燃烧动力学并改造锅炉烟道和空气系统。发电机组脱硝脱硫,减少供电煤耗和氮氧化物排放,从而优化减排数据。

除发电行业外,水泥、电解铝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原始数据,拥有较为扎实的碳排放数据基础。业内人士认为,他们很有可能被纳入下一个行业,但“今年相对紧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做。”

其中,提高数据质量仍然是重中之重。据生态环境部统计,仅2022-2023年,因虚报、隐匿、篡改碳排放数据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就有57起。其中,28家企业被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57家受到行政处罚。处罚案件共涉及罚款120.04万元,平均罚款约2.1万元。根据今年5月正式生效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处罚将更加严厉。

因此,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数据质量风险进行智能预警,探索一套有效的碳排放数据质量监控方法,是有效遏制数据造假的关键。

从控制排放的受监管企业角度来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是弥补信息短板的关键。今年以来,三大A股交易所纷纷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要求加强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除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治理和策略外,上市公司还应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能力、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会等事项。

对此,商道融绿董事长郭培源认为,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将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全面地展示其可持续发展绩效和非财务绩效,能够更充分地呈现公司价值,让上市公司真正的长期价值才能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

由此看来,市场拓展仍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数据监管、技术手段、利润分配等,无论是排放控制企业还是市场主管部门都必须面临新的考验。

多位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需要综合考虑行业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各行业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减排成本和减排空间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降低综合减排成本。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碳定价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随着欧盟CBAM(碳边境调整机制)进入过渡期,电解铝、钢铁等行业很快将面临欧盟碳关税的压力。高耗能行业支付碳成本已成为必然趋势。

作者:李全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魅色碳商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semall.com/article-08-170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