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色碳商城 碳金融 毕马威发布2023中国碳金融白皮书:三方面增加“碳资产”管理和制度创新需求

毕马威发布2023中国碳金融白皮书:三方面增加“碳资产”管理和制度创新需求

标题:毕马威发布2023中国碳金融白皮书:“碳资产”管理需求增加 从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经济观察网记者李晓丹11月7日,毕马威发布《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毕马威亚太及中国主席陶匡春表示,减碳减排将对“碳资产”管理服务产生大量需求。碳市场的发展需要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的碳市场和政策。碳金融发展模式

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覆盖范围最大的碳市场。但与较发达的碳市场相比,碳市场的活跃度仍有待提高。白皮书提出,我国碳市场可从明确长远规划、完善保障体系、提高市场活力三大方面创新制度规划。

目前,一些地方已试点碳市场碳配额有偿分配,主要包括合规分配和不合规分配两种形式。全国多个地方试点碳市场开展了碳配额绩效有酬分配。分销模式包括拍卖和固定价格销售。拍卖价格一般高于市场价格。绩效分配的目的是鼓励未完成绩效的单位尽快采购并履约,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因此,参与主体仅限于排放控制企业,分配的配额只能用于企业绩效。上海、深圳、湖北、广州、北京碳市场试点开展了碳配额无履约拍卖,以拍卖作为灵活的市场调节工具,活跃二级市场。

白皮书认为,我国全国碳市场应从提高有偿分配比例、丰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价格稳定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交易机制创新。一是探索推广碳配额有偿分配模式,发挥有偿分配的价值发现功能,确保碳定价合理有效。二是制定配额发放调整机制等一系列稳定碳价格的措施,确保碳价格的市场信号有效,引导各类交易主体积极参与交易。第三,全国碳市场应建立多种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区分正常的市场行为和操纵行为。在允许市场因基本面波动的同时,制止和打击市场操纵行为,防范风险发生。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战略咨询合伙人支宝才表示,碳金融的发展目前面临三个挑战:一是碳金融活动定位为“碳减排的附属工具”,需要是在碳金融的顶层设计的。要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实际,共同为金融机构深度参与碳市场创造条件;其次,我国碳金融一线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目前市场参与者普遍遇到的碳资产问题。法律属性、碳金融产品交易规则等问题;全国碳市场周期性较强,价格波动较小,交易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本白皮书的撰写过程中,毕马威对77位碳金融从业者进行了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我国碳现货发展比碳金融衍生品成熟得多,有必要丰富碳金融产品。支宝才表示,我国何时开放碳金融衍生品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推进的问题。碳金融衍生品将以适当方式进入市场。

对于碳金融的创新,支宝才表示,与欧美碳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我国碳市场的建设以服务碳减排目标为核心,并未将其金融属性视为最重要的发展前期的方向。但从建立高效市场的角度来看,发展碳金融是必由之路。

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及管治合伙人林伟表示,中国碳金融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全国碳市场规模稳步扩大。随着碳金融产品和碳金融交易机制的丰富,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完善,未来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10万亿级别;其次,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类型等核心要素将逐步丰富,更多金融机构、投资者等主体参与碳市场。在交易活动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将由目前的发电行业有序扩大到更多行业,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将以适当方式进入市场;三是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和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未来碳市场的价格博弈将更加活跃。碳市场将通过碳价格促进企业减排,推动减排技术创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魅色碳商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semall.com/article-11-15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