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具体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加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月2日至5日,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作为平行论坛之一,2021中国“双碳”经济建设高峰对话4日举行。与会专家和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实现能源领域的“双碳”目标。
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仍以煤炭为主。从长远来看,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化互补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不仅可以增强保障能源供应的信心,也是助力实现“双循环”的必由之路。碳”目标。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关键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继阳在论坛上表示,地热能作为新能源和未来能源,可以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大作用。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良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项目。发电示范工程,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较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和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王继阳表示,增加地热供暖面积对于减少碳排放会有相当大的效果。地热能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热能不仅可以供热,还可以用于制冷和发电。温度稍低的地热能还可以用于温室、干燥、冷却、养鱼、养虾等,甚至可以研究地热储能系统,帮助解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继阳发表视频致辞)
除了开发新能源外,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协会会长徐俊祥表示,再生资源是指经过开发利用一次后报废,可以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物资回收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物资回收产业,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推动环境友好问题的解决,为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指导意见》号文,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方略。环境和生态问题。国家发改委7月1日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号文也提到,到2025年,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从1.64亿吨增长到3.72亿吨,物资回收产业对碳减排作用非常显着。”徐俊祥说,以废钢为例,钢铁制造流程有两道工序,一是长工序,一是短工序。长流程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短流程以废钢为主要原料。在漫长的过程中,高层建筑和生铁是碳排放量最高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其次,废钢在短流程中替代铁矿石,本身就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流程也更短。
徐俊祥介绍,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协会一方面通过制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畅通政策传导和信息反馈渠道,营造健康发展、规范运作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严厉打击非法拆解行为,利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建立综合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追溯体系,利用追溯信用机制解决行业发展和监管问题。
能源公司需要数字化转型
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宋耀武在论坛上表示,能源领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数字化转型,而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能源企业的内生动力。
他认为,能源企业在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能源企业标准化程度较高,各项操作存储的数据相对容易获取。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源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副总经理范功成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将持续深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系统向能源互联网演进,将能源服务升级为精准、绿色、高效、智慧的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企业转型为综合能源服务商。
能源公司已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实施了许多实践。香港中华能源副总裁张静表示,通过构建生态智慧平台,将能源资产和客户应用数据云化,通过数据平台的智能运维,可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改善了。通过智能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更好地制定节能计划,将发电数据与能耗数据整合,解决以往发电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问题。
张静认为,工业园区是碳减排的主战场。全国碳排放量的30%来自工业。工业园区是工业的主要存在形式。解决工业园区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张静透露,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工业区不少企业主动寻找绿色电力,愿意签订未来五到十年的长期订单,锁定供应价格。工业企业的刚性需求彻底改变。
香港中华能源的做法是与工业园区政府联手,通过投资当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风电储能等,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问题,同时为用户提供能源——节省解决方案。 “一方面改变园区能源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减少原有能源消耗。”
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营业务的央企,中国节能近年来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中国节能集团副总经理刘大军表示,中国节能集团积极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项目,为众多城市提供空中、空间、地面一体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目前,中国节能正在探索开发大数据管理、共享平台等互联网+污染治理技术,赋能环保产业向智慧化转型发展。
刘大军表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技术、资本、各种要素、资源创新。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政策机制、标准体系、国际合作等,加强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
“能源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最重要的是赋予企业内生动力。”宋耀武认为,第一步是动员企业调查自身的碳排放量,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企业在技术和经济之间的位置。之间的平衡点。其次,从生产方式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入手,测算和比较不同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碳排放水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供给结构。最后,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多种场景,打造信息数字化、流程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的新能源企业。